- 索引號: 113701000041890072/2025-00197 組配分類: 部門計劃及總結
- 成文日期: 2025-03-31 發布日期: 2025-03-31
- 發布機構: 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
- 標題: 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報告
- 發文字號:
2024年度,市交通運輸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法治建設工作安排,統籌推進交通運輸立法、執法、普法工作,扎實推動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職責情況
(一)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認真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成立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嚴格落實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局黨組定期聽取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并就目標細化、落實舉措等有關情況進行研究部署;制定并公布年度法治工作要點,向社會公開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工作報告。
(二)堅持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導班子學法制度
積極組織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培訓專題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全局干部職工進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講座,并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各類培訓班;將法治學習作為黨組會固定議題,制定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切實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落實,不斷強化法治精神,切實把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體現到交通運輸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全市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推進科學立法,完善行業法規體系
有序推進制定《濟南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配套文件,出臺并實施《濟南市巡游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濟南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濟南市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完成《濟南市公共交通條例》立法修改調研工作,形成立法論證報告、調研報告、調研情況及收集意見匯總,提報市人大2025年立法審議計劃。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規范性文件管理“三統一”要求,全面做好規范性文件“立、改、廢、釋”工作。按照市依法治市辦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本行業規范性文件的清查、清理工作并按要求進行了文件評估。
(二)堅持依法科學決策,防范決策風險
嚴格貫徹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法制審核制度,確保實體和程序合法。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2024年度共對171件合同進行了法制審查并提出了審查意見,出具涉及政府合同等事項的法律意見書8份,參與咨詢論 證會議40次,提供日常咨詢200余次。落實政務公開,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強化內部約束,暢通民意訴求渠道。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2024年度承辦的省市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滿意率達100%。
(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印發2024年度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和計劃,開展聯合雙隨機檢查。及時調整公布市交通運輸局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并在山東省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梳理和管理系統中動態維護47條主項、134條子項實施要素和辦事指南所有要素的編輯、審核、發布工作;重新規范權責清單中行政權力事項的各個要素,發布實施權責事項483項,其中行政權力事項438項、公共服務事項4項、對應責任事項41項,動態調整權責事項117項。
(四)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效能
積極推動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針對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客運出租車管理等存在的問題,以數字交通建設為依托,創新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通過建立工作機制,會同相關部門,建立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一件事”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制作服務指南、規范指引、聯辦事項清單、業務流程圖等,申請人提交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工作人員對提交材料進行線上初審,同時按規定將相關材料推送至協辦部門,無需申請人重復跑腿及提交資料。2024年全年,已通過“一件事”線上辦結8085件,辦理時限壓縮50%,辦理材料減少50%,實現了辦理流程優化,辦理材料簡化,辦理事項集約化。
(五)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
大力推行“721”執法模式(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強化說理式執法,強化“執法即服務”理念。完成2023年度普法數據及履職情況報告公開工作,制定2024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和普法責任清單。組織開展2024年“項目突破年”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宣傳月、路政宣傳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題活動。堅持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普法宣傳新媒體矩陣,組建了“泉小慧”普法宣傳創新工作室,拍攝了《交通運輸部執法典型案例示范片》《出租車違法那些事》等微電影微視頻,促使群眾直觀了解法律法規等內容,累計制作“泉小慧”視頻195期,其中37個普法視頻被《學習強國》平臺轉載播放,全媒體瀏覽量突破1000萬人次。采取“以案釋法”、集中宣講、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工地、進車廂“四進”活動,累計開展“四進”活動135場次,發放材料7000余份、受眾8300余人次,不斷提升群眾學法、用法意識和交通出行安全意識。
(六)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執法公信力
全力推進執法隊伍素質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四張清單”,嚴格實施重大案件負責人集體討論制度,建立典型案例指導制度,印發《交通執法案例研究》9期。成立了全市首家公職律師工作站,市執法支隊各大隊均建立了五大員制度(思想包掛員、軍事訓練員、業務指導員、輿情處置員、法制審核員),充分發揮審核監督和業務指導作用。深入開展“文書革命”,更新違法行為文書模版75項,制作文書標準卷45份,建立了執法案件常態化審核機制、通報機制和執法業務討論機制,每季度組織1次執法文書評查、每半年組織1次全市執法案卷評查。主動接受司法部門執法監督,全面核查案卷3096份,對11類案卷問題進行全面整改,執法案卷質量顯著提升。1份案卷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典型案例,1個案例獲評全國公路治超20年典型案例,1份案卷被省司法廳評為全省優秀案卷,連續2年獲評市級“教科書式執法案卷”。
(七)創新執法工作機制,提升執法工作效能
健全執法協作體制機制,創新執法協作,強化科技賦能,打造了橫向協作、縱向聯動、閉環監管的一體化執法監管網絡,實現變“單打獨斗”為“握指成拳”。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內黃河流域交通運輸執法聯盟,在市執法支隊設立市級指揮協調中心,統籌調度指揮市支隊和11個區、縣的執法力量。建立了局機關行業處室與執法隊伍“一對多”工作機制、執法和行業協同監管機制、移交函閉環管理機制,打通了執法端和行業管理端閉環監管通道,打造了行業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體管控模式,強化聯合懲戒措施,通過“前端”治理壓減“末端”處罰,行業治理效果明顯。與公安等部門建立了高速公路“一路多方、聯勤聯動”機制,與公安、市場監管、文旅等執法部門建立了聯合執法、案件協同辦理機制,與檢察部門建立了交通執法與檢察監督銜接工作機制,與人民法院建立了交通運輸非訴類案件強制執行機制,極大地提升了執法效能,維護了法律權威。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不足。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認識還有差距,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是執法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交通法制機構和執法隊伍人員結構還不合理,人員缺口較大,一線執法人員業務素質和裝備水平都有待進一步提升,執法科技化、數字化程度與當前工作需要還不匹配。
三是學法用法普法工作創新還有不足。在拓寬普法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模式上還需要進一步強化,需要更多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真正入腦入心,強化宣傳效果。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繼續推進交通運輸立法工作,持續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應對交通發展需求,對現行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積極提出修改建議。按照市人大、市政府立法計劃,積極推進《濟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立法修改進程。進一步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做好文件起草、審查、備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動態清理,全面落實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動“放管服”改革
嚴格事中事后監管,深化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打造公開、公正、規范的執法監管環境;繼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水平;提前做好優化營商環境評價考核準備工作,以考核助推營商環境優化。
(三)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法治能力
抓好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組織案卷評查,加強對行政執法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督促執法單位有效履行職責。按照“四基四化”要求積極推進基層執法站所建設,加強數字化系統建設,以滿足新形勢下執法需求,提升完善執法流程,簡化辦理過程,減輕行政相對人負擔。同時加強對基層執法人員的學習教育、業務培訓、技能提升、執法監督等工作,并定期組織考核,確保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打造一支基層執法鐵軍。
(四)強化監管能力建設,構建法治市場環境
建立完善交通運輸信用制度體系,把握當前行業監管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在行業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大力推行信用承諾,加強信用評價應用,在“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中對市場主體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深入推進“信用交通市(縣)”建設,積極探索與鄰近的“信用交通市”建立跨地區、跨領域、跨部門的交通運輸信用信息共享模式,推進聯合獎懲,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行業監管協同。
(五)健全完善溝通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抓好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實現辦結率和面復率100%;做好行政復議及行政訴訟的應訴工作,規范應訴管理,提高應訴水平;不斷建立健全事前預防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維護交通運輸領域和諧穩定大局。